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关于课题开题报告(第35页)

179 次下载 54 页 9079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身为中国人,作为教中文的教师,不少的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对国学的精粹知之甚微,用之更甚少。随机抽查任何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全背《三字经》《千字文》的有多少人?能背《论语》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也是如此,一个毕业生,小学或初中毕业后不懂、不会背《三字经》《千字文》的人比比皆是。而这些都是最普通、较为浅显的国学经典啊!

  作为老师,我们心痛的觉得,现在的学生缺少人文素质,不懂礼仪,不会关爱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他人着想,更加不会待人接物。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意识到培养读书和知礼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对小学的读书和知礼养成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读书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整体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通过知礼养成教育的培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渐将国学精粹“礼”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读书:

  国外观点: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据说犹太人在孩子读书之前,总会在《圣经》的第一面沾上蜂蜜,然后让孩子用舌头去舔,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可见,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国内观点: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一文中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

  2、关于礼仪

  中国早在2.7万年前就有“礼”的仪式。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特别提倡礼仪制度。

  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文化把“礼”当作治理国家的基础,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云:“礼者,人道之极也。”孔子教学的六艺中,“艺”排在第一位。

  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所以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礼。而且在这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传承古代文明仍是教育所担任的基本功能之一。接通文化脉络,培养孩子具有开阔的视野、豁达的胸襟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的界定

  定位是:小学生读书和知礼养成教育进行的研究。通过读书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整体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通过知礼养成教育的培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渐将国学精粹“礼”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从而达到“为学先为人”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探索小学生有效读书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根据《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和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探索小学礼仪教育中切实可行的途径和策略,价值和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阶段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培训老师,成立课题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