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台实习报告(第17页)
本文共计745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一天踏进株洲电视台《触点》栏目办公室的门时,我对这个节目还一无所知,从何学起都不知道。也由于一些手续上的问题,原本打算学编辑的我因进不去编辑房而在办公室足足坐了一天。然后接下来的一星期,每天按时来电视台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对怀着信心来求知的我打击很大。有时像上课点名似的在办公室打了个转就回家,人际关系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后来,通过心情的调整,觉得自己不能把实习当做好玩,这毕竟关系到以后的前途问题,于是主动找栏目的记者说话,希望能带自己出去采访。既然不能做后期,就先做好前期吧。然后,有了第一次外出采访的经历。之后的一星期就跟着记者出去采访了。每天积极地行动是十分重要的,不要仅仅是记者出去采访你就跟出去一下、看一下,而是在去采访之前,尽量了解采访事件的信息,构思接下来的采访与拍摄,采访回来后,要写稿,跟着记者去编片,这里的每一项行动都要求你自己积极争取,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很紧,你要大胆争取参与这里面的每一个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全面地锻炼到采、编、写能力。
后期制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到了栏目的编辑室,因为里面只有一套设备供编辑使用,所以我只能认真观察他的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果然专业的老师就是不同,对镜头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剪辑技巧上,画面剪得流畅,专题片艺术性强,蒙太奇用得巧。在操机水平上,速度快,非常熟练。以前在学校花两天时间编一个十分钟的片子,我就自鸣得意。在这呆了一个星期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知。我还领悟到编辑人员不仅仅要技术过硬,而且个人修养上也要过关。一是要细心和耐心,把时间精确到帧;二是心态要好,避急躁,能够应对稿件的突然调整。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付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历练,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丰富的色彩。
关于电视台实习报告(第17页) 篇13
说起实习,可以形容为机缘巧合。我本计划好去某一家广告公司,也联系好了具体单位,就在这个时段,孙迪说老师推荐他去湖北电视台实习,但由于他不愿意去,所以他就问我有没有意愿。思量之下,我还是选择去了电视台。就这样,我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实习。
按照标准的实习报告规范,我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极有可能是非传统意义上的。我并不打算仔细说明实习的具体任务及详细过程,只是一笔带过而已,重点将会放在实习的所见所想,就这个角度来看,报告更应该叫实习感想。
我一向不喜总结之类的毫无意义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无非就是废话加大话,无实际意义,就像国足每场比赛之前都要开个动员会,赛后照例也要搞个总结,这样反而显得过程倒是次要的,尽管事实也是如此,国足通常情况下都发挥得很稳定,不出意外就是输球。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份实习报告是学校要求的,无法更改抗拒无效,还有学分的压力,就愈是不得不写了。这样一个写下自己感想的机会,既然非要把握住,那就好好享受吧。因而,我写这份报告是带着愉快的码字心情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第一天去实习的时候,我发现新闻组缺实习生,就我一个而已,老师们都比较忙,这种状况在陆续来了不少实习生之后才得到缓解。我们组负责的是每天中午11点30播出的新闻全天候节目的资讯版块,具体就是从网上找新闻,下载新闻,编辑新闻,技术合成,贴上配音,提交送审,最后播出,流程明晰,算是轻松的。二十几天的时间里,我就重复着这些步骤,直到结束。我所要说的有关实习的具体事宜就是这些,下面就是与实习关系不大或无关实习的。
由于实习地点距离很远,交通就成了问题,学生们虽然大多回家,但武汉市民还是要日常出行的,所以挤公交依然不是件轻松的事。悲哀的是,尽管狮子山是571的起点站,却不一定能让你顺利到达终点。炎炎夏日,早晨就已经是是高温,能坐上一台空调车当然再好不过。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辆非空调车,该如何是好。坐还是不坐?这是个问题。有可能下一辆就是空调车,但你已经坐上了前一辆;也有可能下一辆还是非空调车,你是继续等下下辆呢?还是上车呢?眼光放长远些,人生也就如等公交车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辆是哪种车,什么时候来,但你必须做出选择,机会只要一次,后果自负,因为时间不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