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参观类实习报告(第29页)
本文共计795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此次参观实习中,京铁物流的邵总经理总是以一种谦逊的态度为我们讲解,虽不是物流专业毕业,却是一点点地踏踏实实地在做物流行业,这种谦逊踏实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其创业的精神和创业史很激励鼓舞我。
实用的参观类实习报告(第29页) 篇24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
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城市应该是时间,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里几乎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现在文明发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的稳升,大肆鼓励房地产商开发,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发,毫无章法。导致现在诸多城市的杂乱无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便。
实用的参观类实习报告(第29页) 篇25
江大道参观实习,由于我们很早就出发了,所以一路上还比较凉爽,不是很热。一到达沿江大道,周围的近代建筑群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他们被保存得如此完好,鲜明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清末民初的感觉,独特的外形构造与建筑群和而不同。尽管年代久远,当时的建筑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筑材料也比较单一,但它们都使用功能一点也没受到影响,反而独具一格,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首先,在一个拐角处,我们看到的是江汉关大楼。其高大的建筑感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庄重,四周外墙、柱全部采用花岗岩,给人厚实的感觉,细部雕刻花纹也十分精美,历经百年纹理仍然清晰可见。很明显,从整体上看,大楼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主楼和钟楼。两部分叠加,相得益彰,钟楼在上,外形高耸,挺拔独立,具有明显的古典英式风格。底层主体建筑为矩形4层楼,8根柱子装饰支撑,门前20多级台阶自下而上,直至正门入口处。受建筑材料的限制,由于当时钢筋混凝土在中国尚未大规模应用,其正门过梁采用斗拱结构,故而开间狭小,显得不够大气。楼顶的屋檐略微出挑也与材料的局限有关,太大的出挑程度对材料的要求增加,以当时的建筑水平只能达到这一程度,而且其上部荷载也很大,能够建成这样也是一大挑战。全部参观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狭小的斗拱和略微出挑的屋檐都是汉口近代建筑群的共同特征。
接着,我们又路过了武汉港客运大楼。其别具一格的新颖外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气势磅礴。很明显,大楼分为三个部分:左边塔楼,中央大厅和右边小楼(上图仅为右边小楼)。三者有机组合,高低错落,前后搭配合理,好像一艘泊岸待发的巨轮,极富现代气息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整体构型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与其使用功能也十分和谐。左边塔楼好像巨轮的烟囱,高耸独立,很能吸引眼球;中央大厅采用弧形顶部覆盖,曲线之美便显得淋漓尽致,现代材料的应用也使得屋顶荷载大大减轻,采光条件也大大提升;右边的三层小楼好像巨轮的船头,自下而上,逐渐内缩,层次感鲜明。
后来,我们又路过了英国汇丰银行汉口分行旧址(现为光大银行)。它也是典型的西式古典主义建筑,外形平稳简洁,显得非常严谨;横立面开阔伸展,沿路展开。第三层有较大幅度出挑,由十根石柱支撑,颇有气势。外墙和基座都有精致的石刻雕饰,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正门与江汉关类似,并不显得很大,但在这里却是应用的巧妙,与银行的防盗要求和保守风格搭配得合理。建筑内部以天井采光,构成大楼主体,内部经现代化改装,装修精致华丽,光照得到大大提升。现在汉口近代建筑群基本上都经过现代化改装,要么墙面翻新,柱梁加固,要么加高楼层,增加挑檐,要么增添现代化设备(比如上图正门口的LED显示屏),当然内部装修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改进无非都是为了使以前的建筑适应现代的人们工作和生活,幸运的是这些建筑基本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没有遭受毁灭性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