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5页)
本文共计758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74.4
外企鼓励员工发挥个性和创意
73.8
外企工作压力大
72.5
外企里中外雇员存在着不平等
47.6
外企里中外雇员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
34.8
外企人际关系简单
30.0
外企提升快机会多
29.7
哪些国家地区的企业管理风格最获认同?
外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投资、经营方式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风格差异很大。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管理风格的'认同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美国公司的管理风格认同度最高。而且与其它国家地区的认同程度差距较大。以下其次为日本、德国、香港、英国、法国,排在最后的是韩国、中国台湾。
表:对各国公司管理风格的认同度
公司风格
认同人数
百分比%
美国
181
57.8
日本
49
15.7
德国
31
9.9
香港
24
7.7
英国
7
2.2
法国
6
1.9
中国台湾
3
1.0
韩国
3
1.0
其它
8
2.6
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对港资、台资、韩资企业的管理风格认同度较低,说明在企业如何管理方面,华人企业仍需要向西方企业学习。对于有长远眼光的外企来说,投资中国,不仅是看中了这块庞大的产品市场,也是看中了储备丰厚的人才市场,如微软公司投资80亿设立中国研究院。现在不少中国企业在给予人才的待遇、发展机会方面已不弱与人,为什么引不来、留不住“金凤凰”,这里面是否有不少管理因素呢?
大学生心目中最知名的外企?
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心目中最知名的企业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美国公司很受青睐,知名度排在前五名的都是美国公司;it企业风彩夺人,前15位中,it企业占11席;排在前面的都是巨型跨国公司,他们对中国经济、乃至人才的影响可见一斑。
表:大学生心目中的知名外企排行榜
公司名
知名人数
百分比%
宝洁
117
37.4
微软
109
34.8
ibm
101
32.3
摩托罗拉
77
24.6
可口可乐
31
9.9
松下
29
9.3
索尼
bsp;27
8.6
壳牌
27
8.6
西门子
25
8.0
三星
16
5.1
惠普
14
4.5
爱立信
14
4.5
预测未来的社会竞争形态,国家主权间的竞争色彩将越来越淡,而跨国企业的竞争则越演越烈。跨国公司不仅资本、技术力量强大,而且管理成熟,对中国现阶段的大学生有难以抗拒的魅力。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局面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是单纯的说服教育工作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吸引力,这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努力,这种努力不能靠诸如“儒商”、或者那些与老板对话中体现出来的空洞的企业理念驱动,而是需要长期、扎实的企业制度建设来完成。
正如调查过程中一位受访的北大同学所说:“高薪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同时进入外企后有许多培训机会。目前国有企业不很景气,发展前景不大,同时缺乏必要的员工培训,人际关系繁杂。当然,国家的有些措施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向国企,如户籍制度,但就目前状况,只此一项就不太有吸引力。”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们渴望更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但他们并不惧怕竞争,而是渴望公平的、有规则的竞争。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比单纯的提高待遇更好的“梧桐树”,也会招来真正的金凤凰。这是大学生对外企态度调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5页) 篇9
前言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从此“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自从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 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到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xx年再增加28万人,加上20xx年还未就业的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突破800万,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表示,20xx年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虽然让更多的人走进了高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带来了上面所提到的日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因为大学生和企业缺少有效沟通途径,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等信息没有在有效时间传递给大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缺少市场导向、就业缺乏足够信息,都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这些大学生明显缺乏创业指导,不重视市场风险意识,创业具有很大盲目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在高校毕业生面临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作为政府有关方面的主导部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