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工作实习报告汇总(精选31篇)(第19页)
本文共计634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呼和浩特市某报社的张记者在暑期开始时接收了一名领导介绍来的实习生小陈,实习第一天,小陈就带了实习鉴定表来,请张记者帮忙做了实习鉴定。此后,张记者分配了一个简单易采的选题给小陈,让他先练练笔。小陈的速度倒挺快,第二天就交差了。可张记者打开一看,稿件里有很多直接从网络上拷贝来的语句,明显没经过采访。于是,他便帮小陈分析了选题该如何写、采哪些人等问题,要求小陈修改完后交给他。可3天过去了,小陈一点动静都没有,也不见来报社,张记者一打电话才知道,小陈已经到外地旅游去了,修改稿件的事自然不用再说了。对此,张记者很是无奈,他说:“我碰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实习生了,他们大多来待上几天混个公章后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
记者还发现,为了获得实习学分,更有学生随意到一些认识的小公司、小超市等一些不太靠谱的地方盖个公章了事。
无报酬的专业实习还是有报酬的业余打工?
实习没有工资,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也因此,实习的成本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似乎有点昂贵。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陈智给记者算了算他实习期间的费用:由于学校假期不让学生住宿舍,陈智和同学在市郊合租了一套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是300元/人;水、电、物业费等平摊;每天上下班都得倒两次公交车,乘车费最少4元;由于实习单位离住处远,中午只能在单位食堂吃饭,费用自理……平均下来他一天的费用至少在35元左右。尽管如此,陈智还是很庆幸能找到这么一家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化工厂实习。
而陈智的很多同学却没有到对口的单位实习。一方面是由于实习单位比较难找,另一方面,实习无法得到报酬,还需要额外支出也是一个原因。和陈智合租的'刘剑锋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刘假期找了份在酒店的工作,不包吃住,一个月能拿到1500元的工资。小刘说:“在酒店工作是累了点儿,最起码生活有保障。而要是到一些单位实习,白给人家干活也未必能学到什么,不划算。”据陈智介绍,他所在的班级暑假有60%的学生去了工地或饭店打工挣钱。
不管喜不喜欢,盲目跟着潮流走
同一个专业的同学,在找工作的“战场”上都是竞争对手,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时候总是以身边同学为参考,跟着潮流走。
邢永军是内蒙古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大三学生,由于专业限制,他很难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而且他们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也都找了和专业无关的工作。据他了解,上届学生很多人签了银行,于是,他们班的同学就多去银行实习。而邢永军本身是很爱好写作的,他在学校大大小小的报纸、期刊上也曾发表过不少诗歌、小说,所以他一直有意到广告公司或报社等单位实习。但宿舍留校的3个舍友都去了银行,他也就跟风开始寻找在银行的实习机会。
抱怨含金量低,实习岗位与预期相差太远
实习含金量低,这是实习生常有的抱怨,去实习单位端茶倒水,已成为很多实习生的必修课。实习内容与预期相差太远,使得不少学生对实习产生了消极的看法。
韩沛是内蒙古大学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有过一次实习经历的他对实习的评价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去年暑假,韩沛去了自己的对口单位——一家不错的酒店实习。他说,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习中根本用不上,每天早10点到晚10点,下午休息两个小时。在那里,同去的男生的工作多是体力活,女生则多是较为轻松的点菜、迎宾之类的工作。韩沛承担的是传菜员工作,整整传了两个月的菜,他的实习也结束了。韩沛无奈又略带幽默地说:“知识没学到,倒是练了一个好体格。”
内蒙古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护理学专业的张晓同学,暑假在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大型公办医院实习。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她,早已对各种实际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知识了然于胸了。为了能够早早在实习中上手,上学期她竟然在自己身上苦苦练了一个月的扎针技术,已经练得“百扎百中”的好本领了。她本来信心满满地去实习,可第一天就得到护士长的一句话:“这几天啥都不需要做,光看就行了。”到记者采访时,她已经实习到第10天了,这10天中,她连个药瓶都没碰过,更别说是扎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