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开题报告(通用3篇)(第5页)
本文共计90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研究实效。
4.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从20xx年5月份开始进行研究,拟定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成立校课题研究组,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职责落实。
2.召开课题小组会议,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初级培训,完成课题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2月)
1.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开展课题的实质性研究。
2.课题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交流讨论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总结上一阶段课题实施情况,布置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组每一学期召开一次校级研讨活动,对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做一次全面的探讨。
4.及时开展教师和学生成果汇报活动。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检测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调查。
2.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实验成果的提炼与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会,作好反思,上报实验成果。
八、课题组织:
1.课题主持人:孙剑 校长 全面负责管理研究过程,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组长:欧阳梅 副校长 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 。
3.课题组成员:
徐 赟 副校长 负责课题理论指导和课题研究制度建设。
邓 勇 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及整理 。
涂婉花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前期问卷调查、分析材料准备。
徐梅花 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闵秋红 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潘新莲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闵尚辉 语文教师 课题活动会议记录及上交的相关材料。
胡 凯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整理及电子文档处理相关工作。
九、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案例、教案。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篇3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学已从以往的研究教师“如何教”渐渐转变探讨让学生“如何学”。因此,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教师行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对教师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查特斯和韦普尔斯(Chartens& Waples 1929)以及巴尔(Barr 1929)等人就已经开始了对教师行为的研究,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60、70年代随着“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兴起,有关教师行为的研究尤其繁多,80年代末以后由于“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衰微,教师行为研究日渐减少。
国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见于克瑞兹(kratz)1986年的研究。他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显著方法,但也有研究者(傅道春)开始采用类似人类学的方法对课堂实录进行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越来越受到国内许多教育研究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通常立足于自己的学科教学对教学行为加以梳理、总结和分析,反作用于自己的教学,如广东东莞中学的吕晓珍老师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描述新课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教育科学硕士何孔潮则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阐述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揭示出这一特定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新理念,分析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20xx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夏志芳老师主编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丛书,则是从各学科的角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出对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再思考。这应该是与本研究课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