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国际贸易 > 正文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双体系融合研究论文(第3页)

61 次下载 3 页 405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双体系融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和技能。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性格差异、成长环境差异、心理差异等,他们在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事务的工作中其实有着不同的适应性,我们在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据调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有一部分毕业后会进入营销、管理和会计等岗位,因此,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国家税收、证券投资、公共关系、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和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等课程加入其中,使其毕业后具备与个体特性相适合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双体系融合”教学的实施质量

  运用“双体系融合”的思想来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和预期效果,但是如果要保证“双体系融合”思想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我们还应当建立一支技能和素质水平较高的“双师”队伍作为“双体系融合”教学的实施保障。培养国际贸易“双师”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加培养的方法,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将专业教师派驻到企业去,进行下厂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双体系融合”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志毅。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供需失衡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商业,2009。10。

  [2]王毅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3]陈家颐。社会转型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