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卞之琳《鱼化石》(第2页)
67 次下载 2 页 221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鱼化石》这首写爱情的诗,是通过“代言”的方式来表现的`,“我”不是诗人自己,而是“一条鱼”或“一个女子”。在表达“我要成为你理想的模样”时,借助“怀抱的形状”和“鱼溶于水”的暗喻和典故来实现。通过“镜子”和古希腊神话传说间接传达爱情诗学。用“鱼化石”借喻爱情的永恒,表现出卞之琳诗歌意象使用的跨越性。
全诗三句话为三个独立单元,依次讲述爱情的发生、爱情的诗学和爱情的永恒。构成爱情不断升华的内在发展逻辑,与叙述结构表现出的“我”―“你”―“你我”的递进关系交互响应,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
诗人在短短的诗歌中连用三个“五音节”:“你的怀抱的”“镜子一样地”“你我都远了”这在卞之琳诗歌中很少见。这种“五音节”单位,带来阅读的延宕,增加了阅读停留时间,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意。
“乃有”一词韵味悠长,有着历尽千辛功成圆满之情感表征。男女主人公从相爱,到彼此走进对方,爱情终于在时间沧海桑田中走向永恒。题目“鱼化石”抽离自最后一句,表明诗人对“永恒”多层面含义的暗示与强调。
《鱼化石》以其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人生“得与失”“变化与永恒”的体验和沉思,表现出卞之琳30年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心。其意象使用、结构安排、音节节奏和意蕴延宕多种手法独具匠心的设计,突出了卞之琳诗歌艺术的“精致”性。对《鱼化石》进行解读,能够更全面的把握卞之琳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 61 页。
[2]贺昌盛:《从“意象”到“象征”:30年代汉语象征诗学的拓展――以废名、 卞之琳、何其芳的诗歌创作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4(3)。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