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精选6篇)(第6页)

本文共计118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进行基础的逻辑能力的培训活动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育活动时,对于初中生逻辑能力的形成,主要是让初中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引导时,要主要培养过程的合理化,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加[3]。

  1、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理念理解

  数学教育活动具有抽象性特点。其出抽象化主要表现在,数学教育是通过理论的实际依据,来对食物进行判断、分析而产生的结论导向。初中数学教育是相数学教育活动的一员,因此也具有极大的抽象化特征。其次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和小学时学生接触的略有不同,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抽象化导向更为严重,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把抽象化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抽象化的特点,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化转为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利于学生掌握抽象化的数学现象,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在实际的案例教学活动中增加反面的教学,让学生在相对的观察和比较中,进行实际的讨论,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具体的理论的理解,化抽象化为简单化,其次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让初中生运用,合理有序的语言把数学理论概念进行阐述,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数学学习活动的进程[4]。

  2、激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题,促进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进行初中生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数学习题的学习量的增加,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进行习题的练习,并交到学生在进行解题环节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扩发力,利于多样的解题方式,尤其是对于与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相关的习题练习,讨论性问题、论证题放在首要练习位置,增加学生独立运算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把不同的习题问题进行有序的排列,增加学生对辩证问题和实际应用题的练习数量,增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

  四、结论

  建立全能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建立全能型人才包括,建立学生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等,增加学生的身心素质。其中,对于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当下初中教学目标中的主要重点环节,因此教学工作人员,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要利用日常的教学课堂,增加学生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关注度,自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环节时,利用证明题和辩论题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良好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力,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2]仲跻宫.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45.

  [3]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96-97.

  [4]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5]王书贵.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58.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篇6

  一、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成绩差距较大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完成情况差,使得无法有效地吸收知识,形成成绩差的恶性循环;而一些学生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高,知识掌握也较好。针对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简单地学习数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平均水平。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这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推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推测:方法一: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用量角器来测量,再把测量出的四个度数加起来,就可以得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也是具有一定成效的。方法二:让学生自己裁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的纸片,将其平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经过测量后,学生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显然方法二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对三角形于四边形的认识,不仅回顾了已经掌握的内容,还能做到学以致用,再加上自己动手体验,这就更加巩固了知识点,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结合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教师再来告诉学生辅助线这一概念,通过对角线来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这种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掌握了知识点,对各种几何图形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也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