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艺术设计论文(第7页)

144 次下载 26 页 4724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研究的结构框架

  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进行追本溯源的教育和研究,应具有清晰的结构框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一个系统化的组织,囊括了人类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既各自独立,又具有某种关联性,共同构成了环境营造文化的内因系统。这一内因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环境营造文化发展与变迁的根源。不同时期的国家和民族,由于传统文化习俗、自然环境、技术能力等条件的不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环境营造思想。对不同时期的各个国家、民族的环境营造思想,尤其是我国传统环境营造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起点和基本路径。环境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环境类型构成元素的配置、空间安排多具有一定的惯常性,这种惯常性构成了特定的营造模式。但是,即便是同一种环境类型,由于某些具体条件的差异,在营造细节上也很难完全一致,由此彰显出了不同的空间价值和等级。认识不同环境类型的营造模式、更为细致地分辨同一环境类型不同案例之间的差异,正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之一。教育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能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环境营造文化和营造模式,减少认知上的混乱,避免误解和过度解读,并寻找传统与当代营造的契合点,实现传统环境营造文化与城市现实空间发展的合理关联。

  三、教学实验

  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结构框架不仅涉及到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内容,还牵涉到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在有限的条件下,研究者很难以一己之力展开教育和研究,必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结构框架具有明显的生长性和开放性。所谓生长性,指的是对于结构框架中的营造内因系统、传统环境营造思想以及种种环境类型和典型案例来说,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均可通过一般状况概括与典型案例分析并行的方法彼此促进。这就使得人们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关键的时间点、地域和一定的视角展开相关教学和研究具备可行性;而开放性指的是不同院校、不同教育和研究的主体,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搭建起开放性的协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逐步建设起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基于上述对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设想,笔者针对近年来艺术硕士呈现的特点,选择传统图绘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教学实验。图绘是指一切图画和图像资料,在古物大多不存的情况下,传统图绘中包含着传统营造的相关信息,弥足珍贵。与古典文献资料相比,传统图绘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某些历史时期的真实环境(或环境片段)或当时的画家(或国家政权、特定人群)心目中的理想环境,它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重要依据。但是传统图绘描绘的内容较为丰富,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和研究,笔者在教学中进一步限定出城市图、山水画两个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广泛收集不同专题的传统图绘,进行合理选择,并完善有效图绘的相关背景,建立专题图像数据库;

  第二步,对有效图绘中涉及到的环境营造按照当代设计图例进行绘制,包括环境营造的平面布局、构成元素的外部形态、装饰图样及细部构造等;

  第三步,对上述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统计、比较;

  第四步,对某些现象、结论的深层缘由展开探求;

  第五步,对传统营造智慧进行探讨。

  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是有效图绘的判定。许多传统图绘中虽然绘有构筑物,但有些仅画了建筑的一角,有些虽然描绘有单体构筑物或建筑群体的形象,但图绘本身却很模糊,使人们很难辨别图绘中的具体环境营造特征,这些图绘就不能作为有效图绘。

  二是对于传统图绘尤其是山水画来说,画家出于构图、意境的表达需要竭力避免对营构物的完整刻画,在辨认时一定要把握如实原则,避免主观添加和臆断。

  三是对不同的图绘专题和图绘的具体内容给予适合的关注点。比如在我国传统社会,人居环境营造以院落式为主,但院落式又可以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和合院式,不同的院落形式所塑造的景观意象各有不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