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第2页)

34 次下载 2 页 307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曲式

  《游击队歌》是一首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4/4拍子,小快板。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是一种进行曲的形式,弱拍后半拍起是第一乐段的一个特色,节奏型以二八为主贯穿整乐段,让人感觉完整而又统一,四度大跳的上下级进给人稳定、柔和的感觉。它虽属于广音程,但它的音响介乎于狭音程和广音程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纯四度音程上行时让人感觉到鲜明的战斗性和强大的号召性。第二乐段前四小节,曲调安排了两小节的同音反复,表达了游击队战士风趣、活泼的性格和对敌人的不屑。紧接着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前两乐句,这种对比而又统一的曲式结构,让歌曲更具独特性,最后完满结束于主音上。贺绿汀之所以创作这首《游击队歌》正是为了号召所有的抗战战士奋勇杀敌,保卫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进行曲风格歌曲的把握与演唱,整个演唱要轻快有力且富有激情。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7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游击队歌》原曲稿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予以珍藏。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迅速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流传到全国各地。

  五、歌曲结构与音乐内容以及情感表达:

  歌曲G大调,4/4拍,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第一乐段:

  节奏密集,模仿小军鼓的鼓点,给人以行进的感觉,旋律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弱拍后半拍起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乐段,弱起节奏形式是歌曲的特色,力度由中弱到中强,以四度大跳后上下级进为主的旋律线给人以紧张、活泼的感觉,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使游击队员乐观、机智、顽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乐段:

  在节奏上有所变化,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不论是旋律进还是调式色彩都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曲调安排了两小节的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强大敌人的蔑视。 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乐段:(也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

  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前两乐句,使歌曲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完整圆满地结束在主音上。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传唱的经典红歌,它诞生在日寇铁蹄蹂躏、哀鸿遍野的腥风血雨中,它吟唱在敌后的青纱帐、地道里,它响彻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它鼓舞、激励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游击队歌》贺绿汀原曲稿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予以珍藏。今天,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歌曲激情澎湃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昂首阔步朝着中国梦的大道上前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