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 正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15篇【热】(第8页)

本文共计439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拥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课程等先修课程扎实的基础。而一些学校对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等课程的课时安排过少,采用考查的方式考核,导致部分学生的前期知识掌握不牢,直接影响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在前修课程中,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联系最为紧密。有些学校学生在大一或大二第一学期修完统计学,要到大三才学习计量经济学,两门课程之间的学习时间相隔较长。很多同学原本统计学的知识就较为薄弱,再加上时间长了统计学的知识遗忘较多,这也严重影响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五)学生的数量基础较弱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及统计学的综合,它运用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要弄懂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各种模型以及模型存在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数学与统计学知识。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通常是文理兼招,一般文科生的比例较大,相对于普通本科生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通常要差些。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较差,觉得较深的数学推导晦涩难懂,随着不懂的知识点增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的经济学知识掌握也不牢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

  三、提升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独立学院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以初级计量经济学为主,重点讲解传统的经典模型,像离散模型与面板数据的内容可以完全略去,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突出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对于同一种检验方法重点介绍常用的方法即可。如异方差,建议重点讲解White检验即可,其他方法可稍作介绍,这样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掌握与运用。

  (二)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以应用为主,注重完善多媒体教学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清本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运用,并注重讲解它们的经济背景。由于计量经济学实质上是经济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可简化烦琐的数学推导,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数学推导也应不作要求。当然也需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完全不讲必要的数学推导,讲清其数学逻辑即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多媒体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来说是必备的,但除此之外应辅以板书教学与网络教学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必要的简单的推导可用板书书写,以此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重要的结论与一些常用的公式也可用板书书写,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反馈,某些重点难点可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增加师生的互动,加强学生的教学印象。

  (三)加强案例教学、建设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库

  案例教学对计量经济学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经济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最好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与分析,师生共同分析案例的经济背景,共同建立模型以及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其次,尽量运用新数据新案例,最好能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调研数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计量经济学的用途。

  (四)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实验课

  完善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可与教学管理部门沟通,提高计量经济学的先修课程的要求,例如增加某些课程的学分,把考察的先修课程改为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课程安排上,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学完统计学课程,接着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这样学生只需稍微复习,就能回忆起统计学的知识,课外就不需花更多时间来复习统计学的内容,也更容易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