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为主要特征,以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基本诉求,兼及信息处理、逻辑思维、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围绕教学案例建设和使用而展开的教学实践过程。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可分为教师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学生主导型等三种主要形式。在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多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特点等选取相应的案例,采取例证、分析、提问、演示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讲课,教师扮演“导师”角色。在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进度、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思路、角度、方法,通过讨论、辩驳、置疑、答辩、引导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课堂讨论,教师扮演“导演”角色。在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考虑学生的方法、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完善性、创造性等,通过讨论、辩驳、置疑、答辩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作业、考试,教师扮演“评论家”角色。
三、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的要点
1.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搞好案例
首先,案例要真实。凭空编造案例顶多起到例证的作用,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对于那些来自管理一线学生,虚构的案例难以欺骗他们。其次,案例要新鲜。新鲜的案例不仅更贴近企业当前实际,使学生有真实感、现场感,而且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意识。再次,案例要数量。保证同一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现场反应等有灵活选择的余地。
2.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现场组织工作
首先,比较复杂的案例应安排学生的预习环节。如集体课堂讨论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还可要求学生准备讨论提纲;独立完成作业的案例应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其次,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避免冷场,讨论开始时教师要先“暖场”,营造轻松热烈的气氛;讨论进行中要“挑拨”不同意见的争论;事先安排好“种子选手”在发言不踊跃时打破僵局;人数较多时可先分组讨论,给更多同学发言机会,再由“意见领袖”代表本组发言;条件具备、内容合适时,可以组织“互动游戏”提高参与度;可以布置学生根据实践经验自行“设计案例”等。有没有学生参是举例说明与案例教学的根本区别。再次,及时引导,避免游离主题,讨论失控。教师要始终保持冷静,及时对讨论的中心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示、明确,对已经讨论充分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终止,对尚未讨论或讨论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引导、提示,对游离主题之外的问题要及时制止、转移,对开放性的问题要有诱导、暗示,讨论结束时要及时点评等。
3.案例教学没有固定格式,要灵活务实
管理教育的生源比较复杂,年龄、素质、专业、基础、经验、期望值、班级等往往差异很大,过分教条地认为一定什么样子才是案例教学,不顾条件地坚持开展案例教学些环节等,都是不现实的,要懂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变通。
[1]黄维德,组织行为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徐二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