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大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诵读文本材料探讨论文(第4页)

45 次下载 4 页 726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经典诵读文本的诵读表达

  (一) 要掌握经典诵读语音的准确性

  1. 要读准字音

  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要特别注意每个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的差异,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比如文本中会出现一些上声的变调, “一”、“不”变调和“啊”的音变等问题。另外, 在汉语中存在很多一字多音的现象, 这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应该多加留意。如果在经典诵读中不能准确读音, 轻则破坏了作品的美感, 重则歪曲了经典文本的思想内容。比如“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的“折”字就是多音字, 不同的读音意思相去甚远。对于这种一字多音的情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清楚多音字的各个不同意义, 然后去记住它的不同读音。另外, 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读音的字词也应重视, 如《上邪》中的“邪”、《将进酒》中的“将”、《阿房宫》中的“房”等。当然, 外来语译音等情况也应该引起注意, 在诵读中作正确的处理。

  2. 要注意方言之间的差异

  对不同方言区的人来说, 在诵读经典时尤其要注意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差异。其实在语音上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异是有规律可寻的。比如有些方言平舌音与翘舌音的混淆 (z、c、s和zh、ch、sh) , 有些方言声调的变化等。这种规律可以总结为一些大规律以及一些小的规律, 而且还包含一些例外情况, 老师要好好帮助学生去总结。在总结的同时, 遇到问题要要求学生多查字典、词典、从而加深他们的记忆, 积极督促他们反复地练习。

  3. 要注意避免近似误读

  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偏旁类同或字形相近, 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易引起误读。如由于甲字与乙字字形相似而把甲字读成乙字, 或者将乙字读成甲字。另外, 由于不认识某些字词, 而由偏旁本身或者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另一个生字的读音, 这种误读情况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就是指的这种误读。老师应该让学生做好相关的辨析练习, 避免出现误读。

  (二) 要注意经典诵读表达的层次性

  按照经典文本的感知程度, 可以将经典诵读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试读, 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 在文本信息的获取过程中, 首先形成一个大致的或者零散的感觉。采用自由读的形式进行试读, 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同时, 可以让他们形成自身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二是略读, 主要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整体感知。这是通过一种速读的方式来理清经典文本的的整体思路, 从而把握主旨大意。略读可以说是试读的延展, 是整体思维的聚合。略读时要能够通观全篇, 化繁为简, 去粗取精, 使经典的主要内容逐步变得明晰。三是研读。研读就是要参悟体会, 进行研究性和研讨性的诵读, 进而能够熟悉经典, 顺畅朗读。四是品读, 就是鉴赏性地诵读, 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 即“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6]。

  参考文献

  [1]黎海燕, 鄢建江.美国的通识教育与闲暇德育[J].当代青年研究, 2008, (1) .

  [2][3][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4]白先同.教育心理学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6]梁开喜.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J].语文建设, 2007, (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