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第2页)

31 次下载 2 页 295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结论

  3.1综上所述,自动化的理念与技术体系是工业与生产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常规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已无法满足于市场需求,进而深化原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深化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先决条件。因此,为了有效的匹配于市场需求,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我们都知道电气设施故障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针对此情况能够通过智能化技术对电气设施予以整体测检,辅助工作者第一时间实施维护,进而有效处理设施故障。

  3.2智能化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可以深化电气系统智能控制,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有效应用,满足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控制的需求,深化了无人操作化及远程化的发展。伴随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常规的手工设计已被计算机设计所代替,现阶段的设计基本都依附于CAD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软件,不但缩减了产品的周期,且有效控制了产品的投资。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达到电气工程对于电力运行的一系列需要,更好地匹配于电力生产,因此深化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营。可编程逻辑控制软继电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电气工程系统实物元件的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可以使供电系统自动切换,完善了电气工程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培铭,缪希仁,江和,李光辉.展望21世纪电器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电器[J].电工技术杂志,2015(4).

  [2]林因,张明龙,王大光,鄢庆锰,张明建.福建电力系统与外部互联传输能力的初步研究[J].福建电力与电工,2012(1).

  [3]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1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6).

  [4]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5]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4(3).

  [6].汤涌.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机电暂态与中长期动态过程)仿真技术与软件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