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气自动化 > 正文

PLC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运用论文(精选16篇)(第10页)

157 次下载 19 页 3482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后,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新世纪的最新标志,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大部分业务或者工作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而电气工程自动化,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基础,要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气系统进行设计上的优化,帮助电气技术实现自我的诊断,并对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信息进行收集以及反馈,这样就可以实现无人操控,从而节省下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此外,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工程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集武.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2]魏富强.自动化楼宇设备管理及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王明泉.浅谈楼宇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33):95-97.

  [4]莫佳宁.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3(06):102-103.

  PLC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运用论文 篇8

  一、强化实践教学

  有了宽厚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强化措施: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条件,鼓励和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设施,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过程;其次,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保持大学四年实践不间断,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到毕业设计,形成一个系统的,由点到面,由基础到综合,分层次、分进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自己动手设计、研制产品、调试系统等,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

  第三,在实践课程中将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放在参与上:参与企业现场的实际操作,了解生产的全过程和概况;参与项目的设计工作,让学生有准备地参与选题、设计、试验和研讨,强化他们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特别是毕业设计,要尽量选择与企业单位的合作科研课题,请企业单位参与毕业设计指导,这样既解决了单位的实际问题,也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

  如果仅局限于有理论基础,能实际操作,那只是中专,大专毕业的技师水平,而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本科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还要注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后,如大三以后,就要有计划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术培训班、科技研制兴趣小组,以及电子协会的系列活动,增强他们对本专业在技术上的感性认识,进而,参加课外或校外业余科技研制项目,参加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电子设计科技作品展览和竞赛,参与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他到底是不是个人才,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检测;通常的教学、教育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期中、期末考试,实验考核等,对应用型人才来说其考核的内容有所欠缺,不能全面地反映工程科技人才的应用能力,必须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考核体系评价。因此,除常规的教学考核外,还要增加:

  1、实践能力评价。自主实验成绩、设计型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

  2、创新能力评价。综合设计或毕业设计成绩、课外科技作品参展、参赛结果以及参加的科技项目中个人完成部分都要有相应的评价。综合教学考核、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大工程。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和改革考核体系方面进行了设计、试验和研讨,可以说基本上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特点,完善具体培养方案,使之更科学,更便于操作,还需继续努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