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会计制度论文(通用15篇)(第18页)

143 次下载 26 页 4352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 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铺平了道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范围日益扩大,在新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巩固和提高,要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科学完善,在企业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企业的整体把握,掌握准确、可靠、最新的财务信息,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面财务监督,增强财务效应,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适时创新才能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才得以保证企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实力,保证企业在社会压力中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华静.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35 (06):23-25

  [2]陈颖达.中国电力研究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xx,(05)

  [3]何丽娜.试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疆有色金属,20xx,45(08):26-27

会计制度论文12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棚户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环境,棚户区的住房条件较为恶劣,具有人口集中化,治安问题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城市建设的形象。所以说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势在必行一项民生工程。同时棚户区在改造的过程中涉及了众多的财务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革新为棚户区改造的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棚户区改造的概述,探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的灵活运用,为我国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设会计制度棚户区改造灵活运用

  棚户区改造是国家城市建设的一项大工程。在改造的过程中既存在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又具有明显的行政改造作用;既具有市场化运作的趋势,又存在明显的行政干预特质;改造资金一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一部分又来自国家的财政支持。因此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棚户区改造必须要有强大的制度支持才能顺利的展开。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则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基本会计制度的运用,将拆迁的成本和新建筑开发生产成本同时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同时还能有效的计算财政补贴费用和银行贷款费用。可以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恶劣的财务问题,避免棚户区改造的财务实践与理论出现脱离。但是当前基本会计制度的实施,存在不完善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灵活的运用基本会计制度,扩展棚户区财务的内涵和外延,从根本上保障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

  一、棚户区改造概述

  1.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内涵。

  国内棚户区改造与国外的贫民窟建设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属于居住区域的贫困状态,但我国棚户区通常是指坐落在城市边缘区域或者老城区的一部分具有环境差、历史悠久的特点并与主城区的整体发展呈现不协调状态的建筑群。另外棚户区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在政府的行政控制范围之内,受到国家的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棚户区的建筑面积大且集中,因为年久失修房屋大多较破旧,另外居住区域的环境也呈现脏乱差的特点。所以在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下,国家对棚户区的改造势在必行。

  2.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管理。

  在深入研究棚户区改造中如何灵活运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之前,我们必须充分的掌握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的内容有:首先强调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助应该遵照公开、透明的原则,专项基金不能用于棚户区改造之外的配套建设或其它商业建设支出等。再者,地区财务管理应该遵照分账核算、专门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其次各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性补助资金应该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运行采用适当调整的策略。

  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的灵活运用

  1.在“待摊投资”上的运用。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中规定,在对建设单位的实际支出费用进行核算时,应该根据规定的要求采用分摊计入的方法对各项建设费用支出的成本进行核算。在整个项目之下应该设立具体的明细账目,称为二级的明细账目,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成本、住户土地征收和占用的有偿使用成本、建设区域地质勘查成本、施工时临时设施搭建的成本、土地有偿使用税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