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3篇(第2页)

73 次下载 6 页 883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7、了解工商管理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管理、运营、生产、研究与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政策、法律与法规,能正确认识管理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具备在动态市场环境中进行即时决策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发展的能力;

  10、具有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就业率和毕业5年的毕业生平均薪酬都取得了提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我专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本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上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实习的`大部分学生被企业留用。各专业教学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紧密结合,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现有中国人寿保险长春分公司、民生银行、奥威集团、通化钢铁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等实习基地,每年有30%—50%比例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提高了实践能力。学校运用专业教师的特长及设备资源的优势创办产教平台,不仅使学生有了自己的实习场所,也使教师有了实践锻炼的基地,专业教师往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产教结合,深入企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不断提高。许多专业教师陆续在教育科研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在各种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在省、市的各种专业教学论文评奖中获奖。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调研的情况,我们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7个学期提出不同要求:第1学期:主要安排入学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等展开一系列实践环节。第2学期:主要安排以当今社会经济改革热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认识实习、夏令营主题活动等。第3学期:主要开展专业再教育、社会综合实践、学科竞赛培训、针对人力资源、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项目等。第4学期:主要安排金融理财规划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团队能力形成为主题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第5学期:主要进行专业能力形成的专业实习、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训练计划、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第6学期:主要安排以“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为主的专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国内外游学访学活动。第7学期:全部采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集中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就业实践、课题研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复习备考等。使实践内容丰富,方式科学,层次清晰。目前3+1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三少”、“三难”的问题。“三少”是指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少、相关匹配岗位数量少、学校投入经费少,“三难”则是学生管理监控较难、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导困难以及实习效果评价难等实际困难。专家指出:“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供给信息不对称,高校缺少引入企业实践的渠道,专业实习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这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拟采取校友邦等软件帮助解决以上提出的困难,学生通过平台可挑选符合专业的实习岗位,目前平台提供的岗位数量充足,岗位配置与专业方向相符,供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大。这类软件通过搭建网上实习交流互动平台,提供了学生、指导老师、实习企业三方交流互动的平台,该软件还配备实习检查模块,实行检查员定期实时检查制度,专门负责查看实习学生的实习周记,跟进学生实习进度,并且利用互联网形成效率管理,统计学生相关出勤率、换岗率、漏岗情况等企业评估数据等用来监控整个实习进程。

  (二)在3+1模式基础上采取。

  “72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7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目标,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为侧重点,将7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2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能力、多技能,立足于地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将10%左右的专业学生通过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实施卓越工程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计划,进行重点精英式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地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721”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虽然这么做会给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但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使每位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阅读全文